服务热线:400-123-4567
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威尼斯澳门人游戏网站央视网评:复旦投毒事件未明不必过度解读--评论
时间:2024-04-01 08:00:25浏览次数:

  威尼斯澳门人游戏网站央视网评:复旦投毒事件未明不必过度解读--评论4月16日,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在医院经过十多天的治疗后不治身亡,死因是被人在饮水机中投毒。嫌犯很快被锁定为黄洋的室友林某(化名)。黄洋离世已有两天,案情仍在警方调查中。与此同时,社会却先行开始了一轮关于学校、教育的讨论。

  一桩案发生在校园澳门人威尼斯,这本是足够令人震惊的事。虽然案情还未水落石出,但投毒人是同校同学这一点大致可以确定。大学学生之间往往很难有什么深重的仇恨,根据目前的一些调查结果,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也没有太多利害冲突,很可能谋杀是源于凶手的心理扭曲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普遍较差,要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并不为过。每年关于大学生的各种社会话题层出不穷,大学生的心理卫生早已不是一个新的话题。

  不过,要以这次的投毒案作为讨论中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,乃至中国教育问题的切口并不合适。这主要是因为,这起案件的仍然更像是一个个案,没有多少普遍意义。

  最近,有一些学生谋杀案件被反复提起:1995年,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被投毒;1997年,北京大学化学系王小龙用铊盐向同学投毒;2007年,中国矿业大学常某同样用铊盐向三位同学投毒;2012年,凤冈一学生将高效氟氯氰菊酯农药投放到桶装水内……再远一点,还有案、药家鑫案等等。但是反过来说,实际上十几年来,案例也仅仅有这么一些而已澳门人威尼斯。大学生的刑事案件发生率本身就低于全社会的平均值,而大学生之间的谋杀案件就基本只能作为个案了。

  任何社会和环境下,总有一些人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,但会有一个大致合理的比例,偶尔有一些,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。相比之下,在中国大学生的非正常死亡中的比例要高得多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2000~2008年期间,全国各地高校共发生近五百例大学生事件,其中有四百多人死亡。毫无疑问,才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体现。

  谋杀案具有许多特征,使得它们天然能够吸引社会的关注,如被害人和家属令人同情,凶手令人痛恨,案件侦破过程澳门人威尼斯,包括杀人动机的调查、杀人过程的还原使人好奇等等。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个案,凶手(无论是谁)当然值得谴责,但未必与教育环境直接相关,过度解读不仅无意义,也未必会造成状况的改善。

  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是校园安全。时下,校园内发生的意外无论原因为何,都首先判定学校一方有责任,最终结果是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处处谨小慎微,不少原本正常教学活动都被停止。同样,对谋杀案的过度解读,学校最有可能的应对方案是控制凶器和有毒药品。但是实际上想杀人的人仍然很容易就能获得,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科研反而会受到影响。

  如果真要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,更应该在平时多多关心层出不穷的案件,而非发生了几年一遇的大事件才想到关注,更何况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关联。同情受害人,谴责凶手乃至剖析犯罪心理都是应该的,但高高在上指责大环境,未免过于拔高了。更何况案情尚未完全清楚,万一出现重大逆转,岂不是贻笑大方。(来源:央视网)